综合新闻

微信公众号

首页 - 综合新闻- 新闻中心

气科院研究生部举办“2020年现代大气科学论坛”

发布时间:2020-10-29 09:09:35

      2020年10月19日,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部主办的“2020年现代大气科学论坛”在北京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楼934会议室召开。论坛为期5天(10月19日-23日),由丁一汇等专家和陈湉茹等博士生带来大气科学前沿领域的17个报告。报告内容涵盖气候学、天气学、大气物理学、数值预报、台风和卫星遥感等诸多领域。气科院的广大博士和硕士研究生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同步参与到论坛,聆听报告,受益匪浅。

 

专家报告交流情况

      丁一汇院士的《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水循环的影响》,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气候变化的概念、研究历程和观测情况,以及全球气候变化下水循环加速所引起的干旱和洪涝灾害,分析了气候变化的未来发展,让大家直观地了解到气候变化的事实以及未来的风险。

      翟盘茂研究员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风险与应对》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社会生产生活所造成的重大影响,深入地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极端事件的变化和其原因,提出了气候变化下的极端事件的应对建议。

      赵平研究员的《夏季亚洲-太平洋热力差异多时间尺度变率与气候异常》介绍了夏季的亚洲和太平洋的热力差异在月、年、年代际的差异及其变化,重点介绍了遥相关以及寻找遥相关的一些技术手段。

      沈学顺研究员的《我国数值预报的自主创新研究》带领大家回顾了我国数值预报的创新历程,包括早期老一辈气象专家为世界数值天气预报理论做出的贡献和艰苦创业的历程,展示了自主开发的GRAPES数值模式在某些领域的优势。

      陈明轩研究员的《睿图临近数值预报系统构建及初步应用》详细介绍了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开发的睿图临近数值预报系统以及它在天气业务中的指导效果,使大家领略了睿图系统强大的分析、可视化功能以及在未来研究型业务种的应用前景。

      张鹏研究员的《风云卫星遥感仪器定标及发展趋势》和翁富忠研究员的《气象卫星产品研发与应用国际前沿进展》分别从仪器定标和卫星产品研发两个方面介绍了研究现状和进展趋势,加深了大家对风云气象卫星的了解。卫星产品种类繁多,在先现有的基础上,如何更有效地应用这些产品进行各种分析,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以后面临的挑战。

      郭学良研究员的《云降水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研究进展》介绍了云降水物理的科学理论以及人工影响天气的业务情况。人工影响天气的基础是云降水物理理论,后者对于弄清云内的微物理过程、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而言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车慧正研究员的《中国气溶胶光学辐射特性及其天气-气候影响》则专门介绍了气溶胶对我国的各种影响,如今我国气溶胶的排放逐年增加,如何评估气溶胶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郑永光研究员的《我国强对流天气研究和业务进展与挑战》和罗亚丽研究员的《近40年中国暴雨机理研究代表性成果》分别从强对流与暴雨的天气预报业务和机理研究方面介绍了现状和挑战。虽然强对流预报准确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面临非常多的问题,如龙卷风的预报预警,这些挑战需要从技术和理论两方面取得突破——技术层面,可以更加深入地结合人工智能;理论层面,则需要更深入地研究中小尺度的系统机理。同时,罗老师用鲜活的个例展现了海洋边界层急流和海岸辐合的新理论在华南暖去暴雨种的应用效果,并从中小尺度和环境场的相互作用方面阐述了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机理。

博士生报告交流情况

      陈湉茹博士的《我国中东部暖季降水日位相的年代际变化》使用了K-means聚类方法,详细介绍了我国中东部在暖季的降水的日变化的气候特征。

      任鹏飞博士的《Intercomparison of the Column Moist Static Energy Budget of the MJO among Six Modern Reanalysis Products》通过残差分析,对比了6种再分析资料对MJO湿静力能的表现效果。

      冯佳宁博士的《Improved prediction of landfalling tropical cyclone in China based on assimilation of radar radial winds with new super-observation processing》对雷达径向风进行了同化,表明这种同化对台风的预报有改进效果。

      丁晨晨博士的《DSAEF_LTP模型对台风过程降水的预报试验》基于DSAEF_LTP模型,改进了台风过程降水的预报效果。

      郭莉博士的《Regulation of the subseasonal variability of winter rainfall in South China by the diversity of El Niño Southern Oscillation》介绍了ENSO(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对我国南方冬季降水的次季节尺度的调节作用。

      周康辉博士的《基于深度学习的无缝隙强对流天气预报研究》讲解了目前热门的机器学习是如何与天气预报相结合从而获得对强对流更好的预报效果,让大家学到了气象与人工智能交叉领域的知识。

       

无论是在现场的同学还是远程学习的同学,都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不时记录,并在每一个报告结束后踊跃地向报告人提出问题。作报告的大牛专家和优秀同门也耐心地解答每一个问题,有时还会对一些问题称赞不已。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看似是听众在向报告人提问,实际上是大家都在向大自然和人类社会提问,报告所讲的挑战和听众提出的问题,共同汇聚成了大气科学领域的前沿方向,吸引着一代一代的大气科学研究者投身其中,共同促进气象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论坛结束之际,气科院的研究生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论坛学习,接触到了不同领域的前沿知识,开拓了视野,学到了他人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自己的研究也有裨益,期待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此类论坛活动中。

(马嘉理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