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10 09:06:42
一、简介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于2002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并于2010年、2015年、2020年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评估工作中连续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称号。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隶属于中国气象局,是我国大气科学领域规模最大、学科种类最多的国家社会公益类研究院。气科院现有7个京内研究机构、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中国气象局部门级重点开放实验室(云雾物理开放实验室、大气化学开放实验室)、2个中国气象局野外科学试验基地(中国气象局雷电观测基地、中国气象局固城生态与农业气象试验站)、2个挂靠单位(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中国气象学会秘书处)、6个管理部门和2个支撑部门,京外设有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气科院拥有一批杰出的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国家“百千万计划”人才5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拥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近年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主持了7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项目),7项国家科技攻关(支撑)项目,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10余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近30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等基金项目、还承担几十项中央级科研院所修购专项、人工影响天气发改委重大专项、重大气象行业专项以及部委重大研究项目等。在大气科学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取得一大批重要研究成果,近20年来,获得国家级奖40多项,以发高水平学术论文等为代表的学术竞争力逐年提升。
二、博士后招收方向
2022年根据需要招收以下方向一定数量的博士后
1.灾害天气
2.极地气象与全球变化
3.生态环境与农业气象
4.数值模式
5.大气成分与环境气象
6.人工智能气象应用
7.气象灾害与影响评估
8.高原气象
三、招收条件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
2.科研能力强、身体健康,年龄35周岁以下(含35周岁),不接收从事第二站及以上博士后研究工作人员的申请。
3.在国内外已获得或进站前能获得博士学位,且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
4.保证在站期间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
四、福利待遇
1.我院对博士后人员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执行专业技术人员基本工资标准,对按期出站且出站考核为优秀的博士后,经研究生部组织评审并报院长常务会审批后,给予20万元一次性奖励(税前)。
2.对进站前未进行过职称评定的博士后人员,可认定中级职称。
3.中国气象局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博士后公寓。在站博士后如选择不入住博士后公寓,可按规定享受住房补贴。
4.享受相应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户口随迁政策。
五、在站时间
申请我院博士后可随时进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工作期限一般为两年,期满后按时出站。确因工作需要,经批准后再签订补充协议,可适当延长在站时间,最长不超过一年。
六、具体流程
1.资格审查:博士后申请人提供本人简历、身份证复印件、博士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复印件、已取得的相关成果、发表的论文和主持或参加的项目及获奖、所在学校的政审材料等发给研究生部审核,符合条件人员可申请;
2.申请人和意向合作导师沟通,合作导师同意后可填写《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博士后进站审批表》经合作导师签字后提交研究生部,按以下要求准备进站答辩:
(1)30分钟进站ppt报告,分为两个部分:前15分钟为个人介绍,主要是个人经历,取得的科研成果,博士和工作期间科研内容,已发表文章等;第二部分15分钟为进站后拟开展的科研内容,目前研究现状以及初步计划、方案,相当于一个博士后期间开题报告。
(2)由合作导师提名9位博导或是正研级专家作为进站答辩专家(必须包含2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至少4位气象系统外专家)候选人报研究生部确定7位专家进站答辩会专家。
(3)研究生部组织进站答辩报告,申请者通过答辩后可在博管会办理进站手续,博士后进站时间以博管会批准时间为准。
七、联系方式
其他未尽事宜可联系
联系人: 石老师 刘老师
联系电话:010-68406928、010-68407286
电子邮箱:shial@cma.gov.cn;liudy@cma.gov.cn;